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吴文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1993-2023)司法保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1993年至2023年9月,北京法院共计新收一审、二审、申诉、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24577件,审结598228件。其中,共计新收一审、二审知识产权案件621762件,年均增长率为21.8%;审结595520件,年均增长率为22.2%。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迅速增长,反映出新时代以来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白皮书》显示,围绕专业化审判机制的不断优化,北京法院以繁简分流机制强化案件诉讼程序多元供给,“简案快办、繁案精审”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行;以非诉解纷机制促进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解纷工作成效显著;通过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延伸专业化审判职能,京津冀三地高院联合签署《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共同体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北京高院民三庭庭长张晓津介绍,发布的30个典型案例包括“艾地骨化醇软胶囊”药品专利链接纠纷案、“空竹”杂技作品著作权纠纷案、涉“冬奥会吉祥物”著作权刑事案等全国首例案件。这些案例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涵盖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垄断、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各领域,充分体现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取得的成效。
“未来,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将坚持政治引领,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公正司法,牢记服务保障科技创新职责使命;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坚持协同保护,突出多元解纷机制诉源治理功效;坚持大人才观,深入打造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高地。”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说。
【纠错】 【责任编辑:毕尚宏】